最近兩天,鐘南山、李蘭娟、王辰院士在多個場合發聲,就關于新冠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問題給出最新判斷。
三位院士在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之初“逆行”武漢,沖在防疫最前線。
當時,鐘南山院士作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的重要判斷,為疫情防控起到關鍵基礎作用;李蘭娟院士帶領團隊將浙江治療H7N9禽流感的經驗應用在武漢一線救治工作中;王辰院士在武漢組織院士專家開展救治,啟動了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
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后,鐘南山、李蘭娟、王辰院士也多次發聲,就病毒變異和防控措施進行解讀。
現在,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11月以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繼發布“二十條”和“新十條”,持續優化完善防控措施。
在上述措施發布之后,三位院士首度密集發聲。
-
12月8日,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22(第二十三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在線上開幕,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開幕式致辭。
-
12月8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獨家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
-
12月9日,在“中國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22”視頻會議中,鐘南山做題為《新冠奧密可戎(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報告。
感染了奧密克戎多久可以痊愈?無癥狀感染者需要治療嗎?病毒還會再變異嗎?在各地優化調整防控措施后,是否會有感染高峰?
鐘南山指出,奧密克戎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內完全恢復。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11月28日,中國的確診比例為全球平均數的1/374,確診比例為美國的1/1348,死亡比例是全球平均數的1/232。
李蘭娟指出,奧密克戎變異株主要侵犯上呼吸道,導致住院重癥或死亡的病例明顯少于之前各種變異株,毒力與致病力都顯著下降。
現在全球流行的奧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多為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
李蘭娟明確表示,雖然無癥狀感染者有傳染性,但無癥狀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無需恐慌。
感染者如果出現發燒、咳嗽等癥狀,可以對癥治療,癥狀明顯者可到發熱門診診治;如果沒有癥狀就無需治療,做好自我健康監測。
她強調,無癥狀感染也不是疾病,無癥狀感染后,大多數人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這對于防止流行擴散有積極意義。
有關后遺癥
鐘南山表示,對比德爾塔毒株,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后遺癥風險顯著降低,無癥狀感染者基本無新冠后遺癥。
“一些新冠產生的癥狀會慢慢消失,我們不叫它后遺癥。我目前還沒看到特別明顯的對器官引起長期功能不全的案例。”他說。
鐘南山認為,關于后遺癥的問題其實目前來看受到了一些社會心理的影響,但是從嚴格的臨床意義來說,后遺癥的問題還需要觀察,要客觀看待。
有關未來疫情防控
鐘南山表示,現在新冠疫情還沒有停,疫情還在中國不同的地方出現。
他認為,中國的新冠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世衛組織2021年5月發布的報告闡述了世界各國采取的四種不同防控策略及后果,中國的“強力防控”被列為最佳選項。
目前,疫情防控政策正在發生變化。
王辰認為,未來2-4個月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將會面臨大量新冠病人。
他希望能夠做到有序放開,對疫情峰值有所控制,使醫療資源能夠有序地、適宜地、科學地得到使用,從而在放開的情況下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好患者的健康。
對于未來我國疫情防控的重點,鐘南山和李蘭娟都認為,防治重點應該是防重癥。
李蘭娟還提醒市民,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合理運動,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
有關疫苗接種
李蘭娟指出,接種新冠疫苗仍是預防重癥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種條件者均應接種疫苗,符合加強免疫條件的接種對象,應及時進行加強免疫接種。
鐘南山認為,當前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是加速疫苗接種特別是異種疫苗加強針的接種。
他舉例說,香港在3月至4月因奧密克戎大流行造成接近1萬人死亡,之后通過大力接種加強針,死亡病例減少了10倍,各方面情況都有了改善。
香港疫情中的死亡病例大多數是老年人,且老年人大多沒有接種疫苗。今年1月至2月,香港60歲以上人群疫苗覆蓋率不到20%?,F在香港80歲以上完成加強針接種的比例已經達到60%。充分說明疫苗接種對香港疫情防控起到關鍵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近期在全國14個城市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接種三針滅活疫苗后,對重癥、危重癥的保護率可達94%。
鐘南山表示,這一數據表明,中國的滅活疫苗、腺病毒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是有效的。
采用怎樣的加強免疫策略最有效?
鐘南山表示,采用同種疫苗作為加強針對預防感染不會起效,但對預防重癥還是會產生明顯效果;序貫接種,即采用異種疫苗作為加強針,例如在接種兩針滅活疫苗基礎上,任意選擇亞單位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其中之一,都可以使預防感染和重癥效果明顯提高。
有關毒株變異
李蘭娟表示,隨著新冠病毒的變異,從原始毒株到德爾塔病毒,再到現在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率越來越低,這符合傳染病變化規律。
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進化分支傳播性仍較強,但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明顯減弱。
根據新加坡公布的數據,奧密克戎變異株在新加坡2022年1月-11月流行期間的病死率為0.45‰,遠低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期間流行德爾塔變異株3.6‰的病死率。
對于病毒變異問題,李蘭娟指出,新冠病毒在未來的自然傳播過程中會繼續發生變異。
像流感病毒一樣,新冠病毒變異常常會引起抗原性、傳播性、致病性、藥物敏感性等生物特性的改變,進而影響當前使用的藥物和疫苗的效果。
她認為,未來還要密切關注病毒變異情況,研究病毒變異與致病力的關系,以及時發現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變異病毒。但當前,民眾不必對將來病毒繼續變異而擔憂。